首页 > 信息 > 正文

伊之密:全球化战略加快推进 海外销售稳步增长

信息> 国内 6年前 2019-06-22 浏览 99

日前,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子公司正式开业,使得其全球化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近年来,伊之密深耕海外市场,动作频频,一系列布局使得伊之密在国际市场上阔步向前。去年,伊之密实现海外销售额4.76亿元,同比增长21.62%。压铸机作为伊之密主营业务之一,去年在海外市场销售额创新高,接单量大幅增长70%,销往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伊之密海外市场也有了良好的开篇,继续实现稳步增长。伊之密投资及新事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陈立尧表示,随着新兴市场的一步步打开,伊之密今年的海外市场表现将更值得期待。

受访企业供图

多元化布局  海外市场百花齐放

正式投产不到一个月即交付首台产品,投产一年第100台注塑机顺利出机……在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阿尔迈德巴德市,伊之密印度工厂捷报频传。瞄准印度塑料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伊之密在印度落下一子,其印度工厂于2017年6月投产。去年,印度市场已成为伊之密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

CJ Polytech是伊之密印度公司第一个客户。开始时,CJ Polytech最大的顾虑就是质量问题,经过技术讨论和购置第一台机器试用,伊之密注塑机的质量得到其认可。作为印度南部一家知名家电公司,CJ Polytech主要生产冰箱、电视、空调等家电塑料配件,是三星的一级供应商,不仅在伊之密印度工厂增加订单,其良好反馈也让伊之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家电龙头纷纷在印度布局,对工业母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未来,伊之密在印度市场将实现20%-30%的增长。”陈立尧说,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到2024年,印度汽车塑料市场规模对电子元件应用的预计将超过380万吨,而伊之密注塑机可满足车灯、保险杆、格栅、门板等汽车内饰和外饰件的成型。瞄准这一片蓝海,伊之密正谋划加大在印度市场的投入。

“我们在印度的工厂占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公司将进一步投入资金和人员在印度增资扩产,以满足未来5年-10年的生产需求。”陈立尧说,相关方案目前已经立项,除了扩大产能之外,还将连同已经建立的服务中心,配合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协同生产。

在印度设厂是伊之密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陈立尧分析说,伊之密海外市场之所以能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一方面在于坚持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寻找当地优质的代理商进行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与海外业内人士合资,建立海外分公司,以此增强服务海外市场的能力。

近年来,伊之密深耕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在美国、印度建立生产基地,在欧洲建立零配件中心,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其足迹已遍布美洲、欧洲、亚洲等区域,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点。

陈立尧介绍,在新产品的大力推广下,伊之密在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市场表现出色,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随着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也将成为伊之密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借力“外脑” 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

产业升级之路离不开核心技术,品牌要“走出去”更需要攻克技术高地,这也是伊之密打开海外市场的不二法宝。

近年来,伊之密频频利用产业并购和合资,快速吸收先进技术:2011年,收购国外一家百年企业HPM的品牌及专利技术,以此进入北美市场;2016年,并购勒流一家精密模具厂,在包装领域的综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强;2017年,与比利时公司合资共同设立汽车轻量化模具测试中心,通过为欧洲高端汽配厂提供测试来提高机器性能和稳定性……这一系列动作都使得伊之密和全球市场进一步接轨,对标世界一流勤练内功,利用全球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

借力“外脑”,为伊之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在距离顺德8000多公里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就选址于此。置身世界级装备企业丛林的德国,伊之密避开了和他们直接技术竞争的路径,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识别欧洲、德国已经市场化或即将投入市场、对客户有价值的应用方案,与伊之密中国总部的技术团队共同将方案落地、商业化,以此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领先、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方案。

如今,伊之密德国研发中心的成果已开始显现。去年10月,德国伊之密推出SPACE A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受到了欧洲中高端客户的青睐,很快就收获了首张订单。目前,德国伊之密正设计注塑+增材制造的解决方案,这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将规模化模压成型制造与个性化定制结合的技术方案。此外,研发中心成功研制了1250T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这是全球仅有的大注射量半固态镁合金成型设备,今年年初已经成功试生产欧洲电动脚踏车底盘,产品只有1.16kg,比铝合金轻30%,但可以承重100kg以上,设备即将交付给德国客户。

“以需求导向拉动技术创新,而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也使得更多国际中高端市场需求浮现出来。”陈立尧介绍,伊之密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目前每年在研发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

来源:珠江商报 记者黄澄献

- END -
- 0人点赞 -
评论已关闭
not found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