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正文

新型镁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

技术> 科研 6年前 2019-09-23 浏览 61

自首例磺酸基配合物问世以来,其配位能力不强的固有观点逐渐被打破。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和较之于羧基和膦酸基的独特性质,磺酸基团成为配合物领域的“明星”官能团。磺酸基含有3个氧原子,可从3个方向与金属离子配位或与电负性强的原子形成氢键。这一特点使其可以通过配位键和氢键构筑出新颖的拓扑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磺酸基配体因其结构多样化特点,在催化、吸附、荧光和磁性材料等领域均有潜在应用价值。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合成和利用磺酸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主族金属,过渡金属以及稀土金属都具有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性质。以金属和磺酸基配体配位,使电子在金属和配体间进行转移,从而产生荧光发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关磊副教授课题组以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为配体(H2Pbsa), 1,10-邻菲罗啉(phen)为辅助配体,与镁离子通过配位键组装成新颖的单核配合物[Mg(phen)2(H2O)2]·2HPbsa(1),产率88%,其结构和性能经FL、 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TGA表征。

Scheme 1 1的分子结构及网状结构

结论:该新型镁配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其中镁离子为六配位,与phen配体中的4个氮原子以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红移,最大发射峰位于525 nm,较配体HPbsa-红移了98 nm。

DOI: 10.15952/j.cnki.cjsc.1005-1511.1816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2015299);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148047)

作者简介:王昌赫(1996- ),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关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有机杂化新材料的开发、新结构的构筑与性能;配位聚合物的三维结构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现主持省级研究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横向项目2项,发表的SCI和EI论文10余篇。E-mail: gl_mater@163.com

- END -
- 0人点赞 -
评论已关闭
not found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