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走进企业调研 为河南省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信息> 相关 7年前 2018-09-01 浏览 301

“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纵论发展、献计献策。就如何加快我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问题,记者专访了部分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干勇: 

建立平台经济体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干勇是我国冶金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去年出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8月30日,干勇院士接受了记者采访。

谈及高端材料产业,干勇认为,一方面,我国目前高端新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正在进入重点突破的新阶段,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产业化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仍不够,特别是集成电路方面受到了关键材料等的限制,与国外差距较大。

“要以实现器件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为目标,为产业技术升级、未来大生产线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支持国产高端芯片在国内制造企业实现生产。”干勇建议说。

河南是干勇非常关注的地方,来河南参加院士行活动,他已是第二次了。两年前,他曾受邀参加“聚焦中原”院士专家座谈会活动,积极为河南发展建言献策。

“河南省在产业布局上有自己的优势:智能终端、高端设备、冷链和食品以及智能装备等,这些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进步很快。但受制于材料、生产工艺等,真正在国内叫得响的高端装备产品仍不是太多,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干勇指出。

他认为,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建立,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平台经济体。他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大数据平台、网络平台,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周围的设计、材料、制造等企业,通过统筹利用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凝聚起发展合力,避免无序低效竞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

把创新和人才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教授,是我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知名专家。他是我省温县人,8月29日,郭东明受邀来洛阳参加“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回到家乡,让他倍感亲切。

郭东明院士认为,“洛阳制造”在河南甚至全国都拥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洛阳正处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也是先进技术植入的最佳“窗口期”。洛阳要在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创新版图中确立更重要的位置,一定要把创新和人才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洛阳工业基础较好,在规划定位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盯住高端装备制造,特别是能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装备制造特殊领域等,在产业创新中进一步聚焦亮点,赢得更多发展机遇。”郭东明说。

郭东明主张,要想尽办法吸引国内外具有高新技术的优势单位来洛建立相应的研究院,并和本地现有产业结合,以此来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资金和政策因素大力支持本地高校、研发机构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大功夫,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郭东明建议洛阳抢抓人才落地的先机。要针对面向未来的产业,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产业创新基地。人才来了,机会就多了,相应的项目、投资就会跟着进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文江:

发挥创新优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我们研究中心和河南企业开展合作已经很长时间了,目前在洛阳、焦作、安阳等地都有项目。”8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说。

今年65岁的丁文江院士,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其精密成形研究,是我国轻合金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

“随着‘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战略全面展开,洛阳乃至河南都面临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期。”丁文江说,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来说意味着一次“脱胎换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丁文江说,在行业升级换代、创新驱动上,洛阳要集中更多创新资源,建立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以产品创新为集群的平台。同时,要以好的思路、政策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落地要快、执行要快、工作要细。

“河南的发展环境很好,下一步我们准备加大跟河南的合作力度。”丁文江表示,河南在交通、资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优势明显,对于未来产业发展,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可以再大一些,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支持力度,真正产生集聚效应,实现产业大发展。

参加“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的30余位院士、专家,分两组深入洛阳市部分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调研

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来自新材料、化工和冶金组的院士、专家,详细了解七二五所近年在特种装备、钛及钛合金、橡塑复合材料、防腐及水处理、新材料等五大产业板块的发展情况,对该所在船体结构钢、特种功能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制品等方向取得的骄人成果表示赞许,建议七二五所建设钛产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拉动整个钛产业发展。


参观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实验室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铜、钼、钨、钴、铌、磷等矿产开发,是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商,第二大钴、铌生产商,前五大钼生产商和全球领先的铜生产商。在洛钼集团,院士、专家听取了该公司关于业务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介绍,对洛钼集团在矿山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围绕钼钨冶炼新工艺等问题与企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宝贵建议。

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参观展厅,了解了黎明院在化学推进剂及原材料等四大专业领域及开发设计、分析测试两大服务单元的发展情况,并到黎明院分析测试中心等处查看分析测试服务情况。院士、专家建议黎明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努力做到“军品民用,民品高端”。

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调研

先进装备制造组的院士、专家一行首先来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研发中心,面对展厅中各式各样的特种机器人及相关设备,大家对中信重工从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到全国最大特种机器人研制基地这一“华丽转身”表现出浓厚兴趣。该企业另一重大创新产品——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也吸引了院士、专家的眼光,这个“巨无霸”油压机组在2011年竣工投产之初,就汇聚一连串“世界之最”,目前中信重工已构建以该装置为核心的工艺体系,形成了国内领先、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能力。

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现场了解了以大轮拖装配线和智能机加车间为代表的现代农机生产系统,对机加车间内的现代刀具管理系统尤为关心,针对刀具寿命判断及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一系列中肯意见。

参观中信重工机器人

在中国一拖集团公司调研

通过大力拓展企业与院士合作,中国一拖现已与雒建斌院士团队开展农机刀具强化项目合作,目前已将旋耕刀等刀具性价比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双方在农机专用检测平台开发、土壤检测等方面也已形成合作研发意向。

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前往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精密轴承生产线进行参观指导。当了解到由该企业负责制造的高铁轴承正在测试时,院士、专家们仔细询问了相关技术参数等细节,鼓励企业加快研发进度,为高铁早日实现完全国产化贡献力量。

- END -
- 0人点赞 -
评论已关闭
not found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